2025年主动权益基金的“翻身仗”:赛道型产品崛起与风险并存

author 阅读:15 2025-02-15 13:33:26 评论:0

2025年伊始,主动权益基金凭借亮眼的业绩表现,成为行业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。据Wind数据显示,截至2月7日,已有9只主动权益产品(不同份额取业绩较好者)年内收益超过30%,其中2只产品近一月收益更超过50%。这一业绩大幅领先同期指数基金,引发市场对主动权益基金“翻身”的期待。

然而,业内人士也指出,这些业绩优异的产品大多为赛道型产品,虽然短期内跑赢指数,但波动性也较大,投资者需谨慎看待。

领跑市场的产品及策略:

数据显示,鹏华碳中和主题A和永赢先进制造智选A领跑市场,年内回报分别达到46.61%和45.61%,近一月收益均超过50%。这些产品大多押注了以人形机器人为主的消费电子方向。例如,鹏华碳中和主题基金重仓了多只机器人概念股,受益于这些龙头公司的持续上涨。永赢先进制造智选基金则聚焦于拥有供应链优势、技术护城河和较高价值量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公司。基金经理张璐在去年四季报中预测,人形机器人板块将是未来十年的大级别beta机会,2025年可能迎来行业的“iPhone时刻”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同期业绩最好的指数基金为博时科创板人工智能ETF,年内涨幅仅为20.55%,机器人主题指数基金年内收益也在15%左右。主动权益基金的短期超额收益能力十分显著。

超额收益的持续性:机遇与挑战

主动权益基金在2025年初的出色表现,与市场环境改善、政策支持以及AI热潮密不可分。市场情绪高涨,成交活跃,宽松政策持续发力,中长期资金逐步入场,增强了投资者信心。科技行业受益于政策红利和技术创新,成为市场资金追逐的热点。主动权益基金通过布局高成长性行业,并凭借基金经理的主动选股和择时能力,以及港股资产配置,获得了较高的超额收益。

然而,这种超额收益能否持续,仍存在不确定性。市场环境、基金经理能力、政策变化和行业趋势等因素都将影响未来表现。虽然科技和红利板块可能仍是市场投资主线,但在市场维持结构性行情的背景下,主动权益产品的超额收益能力延续性仍需谨慎评估。

风险提示:

部分业内人士认为,短期业绩优异的赛道型产品波动较大,投资者需注意相关风险。投资需谨慎,切勿盲目追高。本文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

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。
声明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发表评论
搜索
排行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