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开低走:套路、陷阱与反思

author 阅读:28 2025-03-11 12:48:01 评论:0

周一午盘:高开低走背后的套路与反思

周一上午的股市,用“虎头蛇尾”来形容再合适不过。沪指早盘高开,仿佛预示着新的一周将迎来一片光明,但现实却是残酷的,一路震荡下行,最终以3352点报收,下跌19点。创业板同样未能幸免,高开后一路走低,收跌17点于2187点。这种高开低走的格局,究竟是市场在释放什么信号?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和应对?

个股涨跌背后的猫腻

从盘面上看,两市个股涨跌家数基本持平,表面上看似平分秋色,但细究之下,却能发现一些令人玩味的细节。上涨个股2575家,下跌个股2586家,乍一看差异不大,但涨幅超过9%的个股只有87家,而跌幅超过9%的却有18家。这意味着什么?这意味着市场上存在着明显的“割韭菜”现象,少数股票暴跌,而大多数股票只是小幅上涨,难以抵消权重股下跌带来的损失。

更令人警惕的是,领跌的板块竟然是保险、钢铁、银行、券商、石油、酿酒等权重板块,以及以deepseek为首的大科技概念板块。这些板块的下跌,无疑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。

“高位套牢”:股市永恒的陷阱

说到deepseek,这里就不得不批判一下某些游资和机构的“套路”了。他们深谙人性弱点,先是利用少量资金拉升股价,制造赚钱效应,吸引散户入场。不少投资者看到deepseek之类的股票短期内暴涨,心痒难耐,先是拿出5万、10万试水,尝到甜头后,甚至赚了30%、50%以上,便开始追加投入,50万、100万砸进去。结果呢?一旦游资和机构开始出货,股价便一泻千里,投资者瞬间被套牢,欲哭无泪。这种“高位套牢”的戏码,在股市中屡见不鲜,却总有人前赴后继,实在令人扼腕。

这种现象并非中国股市独有,国外也有类似案例。例如,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,当时无数投资者涌入互联网概念股,导致股价虚高,最终泡沫破裂,许多投资者血本无归。据《华尔街日报》报道,当时纳斯达克指数从5000多点跌至1000多点,无数投资者损失惨重(数据来源:《华尔街日报》)。

短线技术分析:是工具还是幻觉?

从短线技术上看,市场似乎呈现出一种“波段操作”的节奏。3297-3314区间密集分时线低点共振确认低位后反弹,反弹到3380-3390区间又密集分时线高点共振遇阻。这种技术分析,看似有理有据,但真的能指导实际操作吗?

我个人对此持保留态度。技术分析固然可以提供一些参考,但它并非万能的。市场走势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,政策、消息、资金流向等等,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改变技术指标的指向。如果过分依赖技术分析,很可能陷入“刻舟求剑”的困境。

分批操作:知易行难的道理

很多人都知道“分批高抛,分批低吸”的道理,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却寥寥无几。涨了,贪婪之心作祟,舍不得高抛;跌了,恐惧之心占据上风,不敢低吸。结果呢?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股价上蹿下跳,自己却在原地踏步,甚至亏损累累。

正如巴菲特所说:“别人恐惧时我贪婪,别人贪婪时我恐惧。”(出自《巴菲特传》),这句话看似简单,却蕴含着深刻的投资智慧。可惜的是,能够真正理解并实践这句话的人,实在太少。

午后走势:关注消化与反弹

对于午后的走势,我的建议是,关注市场在合理消化上午的下跌后,能否再次出现分时线低点确认后的止跌反弹。短期来看,市场很可能还是会维持这种波段节奏。

但我还是要再次强调,不要过分迷信技术分析,更不要盲目跟风。在投资之前,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研究,了解公司的基本面,评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,理性投资,才能在股市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
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。
声明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发表评论
搜索
排行榜